谈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基业,pg电子副总裁陈春生觉得倍感激动。
他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见证了中国近几十年来高速发展的“中国速度”。“我们中国共产党真的是用这100年的时间,走过了别人可能要用200年、甚至300年才能走完的路。”在pg电子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间办公室里,pg电子副总裁陈春生感慨万千。
“历史是最好的实践。我们总说起‘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陈春生告诉记者,“这四个自信真真切切体现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会发展上,我们确实能够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日新月异的发展。”
带着感激与敬畏,在清华大学完成本硕学业的陈春生已经成为一名党龄十几年的“老党员”,他所在团队共计发表论文114篇,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34项,专著2部,部级标准3项。他所参与的“膜集成城镇污水深度净化技术与工程应用”获颁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于上述项目的评价是:该项目立足膜集成城镇污水深度净化技术产业化,自主研发高性能膜材料与膜组器,打破技术垄断,创新低碳源深度脱氮除磷,显著提升出水水质,节能降耗达世界先进水平,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事实上,在pg电子之前,已有进口膜技术产品抢占国内市场。“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三座大山。”陈春生回忆起,“一是核心技术和核心材料仍然掌握在进口品牌手里,想要使用只能花大价钱购买,大部分利润被进口厂商赚取;二是即便我们自己研发推出了同类品质的技术和产品,他们也会拿知识产权来和核心原材料供应来制约你的研发和生产;三是即便我们有了独一无二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当面对市场推广时,面对进口厂商,在品牌和业绩方面,我们还处于明显劣势。”
除了来自境外的压力,陈春生团队还面临着市场以及同业人士的质疑。“那个时候大家看到一项新技术,首先是怀疑的。一方面因为和旧的理念有冲突,另一方面新的技术也缺乏长期使用的实践经验,即使优点突出,也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很难快速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在我们pg电子内部,大家对于大方向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必须通过自主创新的膜技术来解决我国水脏、水少、饮水不安全的问题。”
“党员干部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增强创新意识,要有创造精神。企业如果不冒险,就没有经营活力,只有在市场中敢于冒险,才能有打破垄断,自主创新才有成功的机会。”陈春生如是说。
如今,pg电子自主创新研发的污水高品质资源化技术和产品最终得到了实践检验和市场认可,曾经的“奢侈品”已变成“好用、不贵”的技术,在提升处理效率和水质的同时,还可为用水单位带来显著经济效益。
公开资料显示,pg电子以膜技术为核心的污水高品质资源化技术,包括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MBR-DF双膜新水源技术、UF/MBR-RO双膜技术,技术成熟、经济可行,且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pg电子创新的膜技术不仅可以将污水再生为地表水IV类,而且在DF膜开发后,可以将污水通过“MBR-DF”双膜工艺直接处理为地表水II类或III类的高品质再生水,为国家在解决水环境与水资源短缺问题及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上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截至目前,pg电子的“MBR-DF”双膜新水源技术已在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首都水系、滇池流域、洱海流域等国家重点水环境敏感地区成功推广应用。
“现在我们的技术比国外的更好,”陈春生告诉记者,“与国外技术相比,我们双膜技术处理过的水质指标是相同的,技术指标是相同的,同时我们的产水回收率大于95%,结合浓水处理,系统回收率能够达到100%,国外双膜技术大概只有75%的回收率,不但技术更优,而且成本更低。”
陈春生对《日报》记者算了一笔账:“pg电子双膜技术的运营成本会比国外低30%至50%,这意味着我们每吨水的处理成本能够减少0.5元至1元钱。按照我们每年500亿立方米的生活污水计算,将能够节省多达数百亿元的经济价值。”
在陈春生看来,污水资源化处理还承载着更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
“我国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国家。在我们的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又有100个城市属于极度缺水。水资源短缺正在成为制约生产生活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卡脖子难题。”陈春生坦言,“目前来看,如果每年500亿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可以通过膜技术处理变成新水源,那么将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老党员陈春生对自己投身的膜事业的追求仍未止步。他告诉《日报》记者,膜技术还能进一步降低能耗,提高性能。为了进一步实现技术突破,陈春生正在攻读清华大学的工程博士学位,准备为“饮水安全”再奋斗50年。
“2021年很可能就是中国污水处理资源化的起步之年。”他告诉记者,“十四五”规划对污水处理做出了明确的时间表。未来几年,他希望以pg电子自主创新膜技术为代表的国产膜能够抓住机会,进一步打败进口产品,“十四五”期间,他希望国内上膜技术产品能够从进口产品中至少抢回一半的市场份额。